直到41岁,孙道临才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。
其实,在孙道临的学生时代,周围不乏追求者,而当他踏入电影圈后,这种情况愈加频繁。几乎每天下班后,总能看到一些陌生的女孩在电影厂门口等候他,甚至有时她们会在他离开时跟随他一段路。然而,这些追求者对于孙道临而言,却始终无法打动他的心。孙道临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沉默,心中并未波动。
某天,孙道临突然心血来潮,决定要找一个伴侣,于是他找到大学时期的好友黄宗江,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:“我想结婚了,能帮我找个合适的人选吗?”黄宗江听了之后,惊讶不已,毕竟这位朋友多年如一日地独自过日子,突然间却决定结婚,简直是个惊天消息。黄宗江激动地拍胸脯,承诺一定尽全力帮忙。
展开剩余78%第二天,黄宗江和妹妹黄宗英早早起床,骑上自行车开始四处奔走,利用自己所有的资源为孙道临物色合适的对象。然而,结果却让两人大失所望,经过一整天的奔波,他们空手而归,回到孙道临面前时只能失望地说道:“都嫁出去了。”听到这个消息,孙道临一时间有些失落,心情也陷入了低谷。
正当此时,黄宗江灵光一现,突然想到了一个人,急忙兴奋地说:“我知道了,有了,就是她!”孙道临听得一头雾水,不明白好友在说什么。黄宗江看着他,笑着解开谜团:“越剧团的王文娟,她还没结婚呢!”听到王文娟的名字,孙道临的眼睛亮了起来。原来,孙道临是越剧的爱好者,他早年就看过王文娟演出的《西厢记》,并且十分欣赏她的表演。
王文娟比孙道临小五岁,她自幼便被称为天生梨园材料,年纪轻轻便被师傅推荐学习花旦。她的天赋和努力很快为她赢得了好评,也让她在越剧界逐渐崭露头角。尤其是在1962年拍摄的《红楼梦》中,王文娟饰演林黛玉,表现极为出色,形神兼备,赢得了观众的喜爱。她的演绎让人感叹不已,被誉为“光芒四射的异数”,并且最终创立了属于自己的“王派”越剧流派。
然而,尽管在事业上大放异彩,王文娟在感情上却一直迟迟未能有所进展。直到30岁出头,她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戏曲事业中,身边的追求者络绎不绝,媒人也成群结队地上门提亲,可她始终没有心动。王文娟并不愿意草率地选择婚姻,她坚信,只有那个符合自己全部期许的人出现时,才会毫不犹豫地将婚姻交付给对方。于是,她一直等待,直到孙道临的出现。
通过黄宗江和黄宗英的撮合,孙道临和王文娟见了面。两人在交谈中迅速发现了彼此的默契,仿佛早就有了心灵上的共鸣。事实上,王文娟早已听说过孙道临的事迹。作为电影明星的孙道临在收入上并不缺乏,但他得知毛主席的工资仅为300多元后,毅然要求自己和其他几位明星自觉减薪,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王文娟,她对孙道临的敬意也日益加深。
两人逐渐发展起了感情,孙道临也常常抽时间去看王文娟的演出。每当她站在舞台上光芒四射,孙道临就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中,为她鼓掌喝彩。有时,王文娟会注意到坐在台下的他,而他总是更加卖力地为她鼓掌。两人之间的感情日益加深,但始终保持着低调和含蓄。
然而,尽管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,关于结婚的事却迟迟没有提上日程。几位热心的媒人也急得不行。有一次,正巧张瑞芳去北京开会,便与邓颖超谈起了这件事。周总理夫妇对两人的感情都非常赞赏,得知他们已经在交往后,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。周总理还专门指示张瑞芳:“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,你们多做些工作吧!”
在周总理的关怀和指示下,张瑞芳与黄宗江等人开始积极推动两人的婚事。终于,婚礼的日期定在了电影《红楼梦》的拍摄期间。然而,拍摄过程中,越剧电影的导演却提出了异议,担心两人结婚后可能影响王文娟的情绪。于是,导演要求必须等到“黛玉焚稿”这一重要场景拍摄完成后,才可以结婚。
1962年7月2日,孙道临和王文娟终于登记结婚,导演兑现了承诺,在拍完“黛玉焚稿”后,给王文娟放了一个月的婚假。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,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官网-股票配资查询-现货配资平台-实盘配资一般不超过多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